当前位置:首页 > 财税新闻 > 正文

哪里可以代开温州餐饮发票【代开票↘点击进入】鹏霖财务服务

哪里可以代开温州餐饮发票《代开票↘点击进入》代开住宿-餐饮-商品-劳务-家具-软件-办公用品-物流运费-设计费-信息技术服务费-咨询费-广告费-培训费-会议费等|鹏霖财务从事工商、财务、税收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代理记账、税收筹划、常年财税顾问和财税培训等服务

来源_鹏霖财务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9日

固定资产摊销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尊敬的纳税人:根据《关于完善关联申报和同期资料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42号,以下简称总局42号公告)文件要求,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应按规定分别进行关联申报和准备同期资料,现将有关注意事项提示如下:一、关联申报注意事项(一)关联申报对象以下纳税人应当在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就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进行关联申报,附送《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2016年版)》:1.2020年度内与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的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企业;2.2020年度内与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的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并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非居民企业;3.达到国别报告报送条件的居民企业(即该居民企业为跨国企业集团的最终控股企业,且其上一会计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各类收入金额合计超过55亿元;或该居民企业被跨国企业集团指定为国别报告的报送企业)。若企业2020年度内未与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且不符合国别报告报送条件的,可不进行2020年度关联业务申报。(二)申报方式纳税人可以通过直接上门(柜台)申报、网上申报两种方式进行关联申报,推荐纳税人采用网上申报方式进行关联申报。网上申报入口为:电子税局 【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申报税(费)清册】-【非按期申报】项目下,点击“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的【填写申报表】按钮,进行报送。厦门市电子税务局具备导入申报功能,纳税人也可下载关联申报表模板填写后再导入申报。纳税人如需对申报进行更正的,网上更正申报入口为:电子税局 【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申报更正】,选择申报表种类为“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然后填写申报起止日期,查询已申报的记录,选择需更正的申报记录后,点击【更正】按钮即可进行更正申报。(三)申报期限2020年度关联申报期限为2024年5月31日,请纳税人在此日期前完成申报工作。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报送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七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办理。(四)申报指引《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2016版)》一共包括22张表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包括表G000000、表G100000、表G101000,为必填项。第二部分为关联交易信息,包括G102000到G113020,请各位纳税人根据发生的交易类型据实选填表G102000—G108000,并同时填报表G109000及表G113010,如发生境外关联业务往来的还需按要求填报表G112000。报告年度所属期间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需额外填报表G113020。第三部分为国别报告表,包括G114010到G114031,达到国别报告报送条件的纳税人请填报该部分表格。二、同期资料报送注意事项(一)报送对象根据总局42号公告要求,以下纳税人应按照规定准备同期资料(主体文档、本地文档或特殊事项文档):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准备主体文档: (1)年度发生跨境关联交易,且合并该企业财务报表的最终控股企业所属企业集团已准备主体文档; (2)年度关联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2.年度关联交易金额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准备本地文档: (1)有形资产所有权转让金额(来料加工业务按照年度进出口报关价格计算)超过2亿元; (2)金融资产转让金额超过1亿元; (3)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金额超过1亿元; (4)其他关联交易金额合计超过4000万元。3.特殊事项文档包括成本分摊协议特殊事项文档和资本弱化特殊事项文档。企业签订或者执行成本分摊协议的,应当准备成本分摊协议特殊事项文档。企业关联债资比例超过标准比例需要说明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应当准备资本弱化特殊事项文档。在2020年度内仅与境内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的纳税人不需准备同期资料。(二)时限要求主体文档应当在企业集团最终控股企业会计年度终了之日起12个月内准备完毕;本地文档和特殊事项文档应当在关联交易发生年度次年6月30日之前准备完毕。以上同期资料应当自税务机关要求之日起30日内提供。纳税人准备好同期资料后也可主动提交至税务机关,厦门市电子税务局具备网上提交同期资料功能,提交路径:电子税务局 我要办税 税费申报及缴纳 申报辅助信息报告 特别纳税数据采集 同期资料。三、其他注意事项各位纳税人如对关联申报及同期资料准备事项仍有疑问,请及时咨询税务机关。咨询热线:12366、各主管税务机关公布的咨询电话、国际税收管理处咨询专线5315176。更多税务政策解读、税务知识学习及实操提升,请关注财税实务选课中心,更多财税新政请关注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库, 必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全面涵盖了我国现行实务中的各种职工薪酬,系统的规范了职工薪酬的范围和会计处理。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也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扣除做了调整。准则与税法对于职工薪酬方面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在实务中导致纳税错误较多。本文就职工薪酬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及如何进行纳税调整问题进行探讨。 1 新职工薪酬准则的主要特点 1.1 建立了涵盖广泛的职工薪酬概念,使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更为完整和准确。 1.2 首次引入并规范了辞退福利的处理方法。 1.3 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确认原则与会计处理方法。 2 职工薪酬准则与新所得税法的差异与调整 2.1 职工薪酬范围上的差异与调整 新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包括企业为获取职工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或对价,共有八项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没有职工薪酬的概念,只对工资薪金进行了界定,并将会计上的职工薪酬分解为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为投资者或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分别作出规定。因此,在税务处理上,不能简单地把职工薪酬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扣除,应把会计上的职工薪酬分解为税法对应的费用支出,根据税法规定确定能否在税前扣除。 2.2 工资薪金差异与调整 会计准则上的工资是指按统计局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物价补贴。 税法上定义的工资薪金,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支出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其他支出。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以往计税工资的做法,对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也就是说,企业工资薪金能否作税前扣除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工资;二是工资薪金是合理的;三必须是当期实际发生的金额。在征管实务中对 任职或受雇 的认定主要是看是否签定劳动合同、是否缴纳养老保险。对 合理 的判断主要看雇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 另外,企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是当期实际发生的工资,仅计提尚未发放的应付工资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对于年末计提的工资薪金,在所得税清缴前发放的所得税汇算年度(上年度)的应付未付工资,可作为汇算年度已发放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工资。如果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仍未发放上年度工资薪金,则应予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将清缴期结束后发放的上年度工资,作为发放年度的实发工资。 2.3 职工福利费方面的差异及调整 2.3.1 列支标准的差异 在新准则中将职工福利费视为没有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形式,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对实际发生的符合福利费条件和范围的支出计入相关资产或成本费用中。 新企业所得税改变了过去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福利费可以税前扣除的规定。强调了允许税前扣除的福利费支出必须是实际发生的且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4%。 2.3.2 列支内容上的差异 会计准则中规定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内设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中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内容:除了上述准则中规定的内容外,还包括各种集体福利设施的维修保养费用、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这些费用会计上一般作为管理费用或劳动保护费处理。 纳税调整:企业在计算税前允许扣除的福利费金额时,应将上述税法规定属于福利费开支范围,而会计上未做福利费处理的项目进行分析,将其发生额合并计入职工福利费中,计算出当期实际发生的福利费总额,与工资总额(税法口径的工资总额)的14%进行比较,超支的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部分超支数额构成永久性差异,以后年度不得 以丰补歉 。 2.4 五险一金方面的差异与调整 五险一金 ,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所在地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义务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在这方面税法的规定是: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准予扣除。 也就是说超出此范围和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同时只有实际缴纳的金额方可扣除。对于提而未缴的 五险一金 不得在税前扣除,本期实际缴纳数超过了提取数的部分,允许在实际缴纳的年度扣除,即前期调增的金额,允许在本年作纳税调减。 此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5条第2款规定: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超过标准的部分本期及以后年度均不得扣除,本期提而未缴的不得扣除,提取数未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允许在实际缴纳的年度扣除。 2.5 商业保险方面的差异与调整 准则规定: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属于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或成本费用中。 新所得税法对此方面的规定是:除企业依照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纳税调整: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不符合扣除条件的商业保险费金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调增的部分形成永久性差异。 2.6 辞退福利方面的差异与调整 新准则的一大变革就是将辞退福利,纳入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而支付的合理的补偿费,属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必要而合理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补偿,会计上的做法是采用预提的方式计入管理费用和预计负债。 税法则认为:对企业实际发生的辞退补偿可以据实扣除。对于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补偿,通过预计负债计入了费用不尽合理,税法对此不认可。 因此,在所得税申报时对本期提而未付的金额,不得在当期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调增的金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作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实际支付时,作纳税调减。 2.7 两项经费的差异及调整 依据会计准则,工会经费仍实行计提、划拨办法,计提时计入管理费用。税法规定: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必须提供《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且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即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得超过税法口径的工资薪金实际发放数的2%,超过部分不得扣除,提而未缴的不得扣除。不允许扣除的金额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新会计准则,职工教育经费仍实行计提、使用办法。计提基数的口径与工会经费一致,从2008年1月1日起,可按2.5%的比例计提。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2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与旧税法相比,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是一个创新,这实际上是允许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全额扣除,只是在扣除时间上作了相应递延。 由于职工教育经费规定了扣除限额,因此,每年调增的金额,与当年产生的会计新结余数有可能不同。纳税调整方法如下:以每年实发工资总额的2.5%作为扣除限额,首先按照提取数与实际使用数对比,按照孰低原则与扣除限额比较,确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如果提取数大于允许扣除的金额,调增所得。其中提取并使用的金额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允许在以后年度扣除。如果提取数小于允许扣除的金额,若动用了可递延抵扣的新结余,则应调减所得,对于可递延至以后年度扣除的金额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应通过 递延所得税资产 科目核算该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 协调职工薪酬准则与税法差异的建议 3.1 统一职工薪酬的概念和范围 新形式下,企业的人工成本不再局限于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其支付方式呈现多样化。因此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范围,但新税法只是在扣除标准和基数上做了调整,在 薪酬 的概念及范围上与会计准则极不统一,造成了纳税调整项目较多,加大了企业核算的难度。因此,在税法中使用与会计准则一致的职工薪酬的概念和范围是准则与税法协调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会计核算,也有利于税收征管。 3.2 对合理的工资薪金的标准需进一步明确 新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标准,规定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对于 合理的工资薪金 ,虽定性的说明了其含义,但是目前并没有定量的界定不同人员工资薪金合理的标准。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比较大,导致企业 充分 利用合理的工资这一弹性规定,曲解 合理 含义,侵蚀企业所得税税基。因此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对职工工资薪金应分层次定量地界定不同企业,不同类型职工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3.3 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扣除标准 对于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税法仍然规定了扣除比例,对保险费等也做了限制性规定。这对于防止企业随意加大成本费用,保证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企业而言则加重了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企业出于避税的角度完全可以将该部分支出以工资的形式发给职工,由职工以个人名义参保或使用,如此既可避免纳税调整,又可以在税前扣除。这样,税法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保证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量统一计量尺度,既可以简化纳税过程,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总之,无论是新会计准则还是新税法在职工薪酬方面都趋向于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总体上减少了限制性、增加了支持性。由于二者的原则和出发点不同,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作为财务人员应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准确地进行纳税申报,减少纳税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宝云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解读与操作实务》.税务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财政部会计司. [3]吴要毛,王一淮.《会计准则、税法及财务通则对职工薪酬规定的差异分析》.《财会通讯》,2008年9月. [4]刘磊.《职工薪酬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税务报,2008-1-21. 【】 责任编辑:lcl 构建地方税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管理体制

          更多相关

        1. 土地增值税清算时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2. 会计培训机构,零基础会计培训班,会计培训课程哪个好
        3. 捐赠出去物资会计分录是什么?
        4. 湖北省明确“三下”充填开采矿产资源资源税减半征收
        5. 5月纳税申报延期至21日,填报时这些新政需注意!
        6. 【涨知识】企业破产涉税事项办理热点问答
        7. 建筑公司异地预缴税款怎么申报增值税?
        8. 云南明确个人出租房屋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9. 广西税务局关于启用新版普通发票有关事项的公告
        10. {句 子3}
        11. 9月1日前购进的砂石,9月1日之后销售出去如何计税?
        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服务热 线 0755-2004-027 传真 0755-3024-031
          地址 中国广东广州白云区远景路康意街7号C座302室
          粤ICP备437010602000555号-1    
          Copyright©2022-2023 BOC. 鹏霖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